思考——聚合支付 笔者对聚合支付的思考,是源于克里斯唐的一片篇文章《在「移动支付」唱主角的时代,「聚合支付」的未来在哪?》。 他这样写到:小区门口早餐店,老板娘一般重复问顾客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这吃还是带走?”,另一个是“微信还是支付宝?”。 正是这类场景推动了聚合支付的产生——把包括微信支付宝在内的多个支付工具聚合,形成统一的渠道。而这种需求,更是催生了一个新型服务:聚合支付服务。 这类为第三方支付提供聚合支付服务的企业,变成了依附第三方机构或各大银行的第四方机构,他们没有支付牌照,不能够进行结清算工作,依附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收单机构存活着、发展着。 在96费改之前,第三方支付的利润空间较大,使得聚合支付的兄弟们也能分上一碗羹。在费率调整与监管下,第三方支付利润空间被“压榨”,那么给予聚合支付合作方的服务费自然也就同步减少。 为了规范聚合支付业务的发展,监管部门先后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持续提升收单服务水平规范和促进收单服务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这无疑是在伤口上撒了一股盐,到底聚合支付该如何在薄利中谋求生存?一有不慎,这帮聚合支付的好汉们将很有可能在这场变革中溺亡。
曙光——“支付+”丽登场 在“聚合支付”以为没有了盈利出路,相继退出这场盛宴时,监管部门又适时介入了聚合支付行业,明确了“支付+”综合解决方案的发展路径,给聚合支付行业带来了很好的刺激。 “支付+”的提出,让“聚合支付”不仅摆脱了现有的窘迫境遇,摆脱了“支付服务费”这种单调的盈利方式,还指明了新的商机! 聚合支付可产生的业务衍生包括支付+营销、支付+增值、支付+电商……还会有其他是N+种未知类型。对于第四方机构来说,现在的聚合支付最大利润点不再是“支付服务费”了,它有了新的利润出口——“支付+”。 没错,“支付+”——聚合支付新的风向标。顺着风向标,为了能够站在风口,第三方机构也逐步加入了“聚合支付”阵营,开始和“聚合支付专业户”的第四方机构们,去分一分蛋糕!
“聚合支付”如何谋求发展? 做好聚合 做好聚合,在符合自身条件前提下,结合具体的支出成本和盈利空间来尽可能的聚合多码,尽可能的囊盖现在主流的支付产品。
踏入支付+时代 如果只做聚合支付,远远不够。满足用户最基本的收付款需求后,应该好好利用额外福利——丰富的数据! 支付交易所积累的数据,具有真实、高频和高质量的特点,所有支付数据,都能够帮助商户和完成支付的顾客连接起来,获得其性别、地区等身份信息。而随着数据量的不断积累,我们将得到所有完成消费的用户的群体特征,以及不同时,段、地区的消费特征。不仅能够作为金融交易数据的必要补充,还能够精准营销、客户管理、信用评级和金融产品推广等增值服务。 不难看出,“支付+”就是这样一种方式,它促进第三方支付从B端转向C端,同时将数据合理的利用,产出利润! 支付+营销服务 在掌控用户群体属性和用户消费习惯的基础上,就可以据此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决策。营销服务大致的功能体系如下图: 有人说,对B端开放会员,采取积分策略,以达到“触活”商户、增加商户粘性的目的。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会员应该是面向C端而不是B端。 只有明确我们的用户是谁、功能最终服务于谁、最后受益的又是谁,才能准确定位功能属性。商户的目标是消费者,一款能为他留住消费者的应用,对商户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商户制定对消费者更有针对性的营销决策。 支付+增值金融服务 现阶段我们该怎么办?笔者认为绝对不是马上让自己的产品具备强大功能的金融服务,而是慢慢引入基础金融服务,完善功能…….这样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成为商户的金融专家的。 随着“无卡支付社会”概念的提出,“聚合支付”在这个过程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聚合支付”通过“支付+”,可能会发展成一个个小型的支付圈, 从而推动“无卡支付”。而最终,无卡支付社会是否会出现,就让时间来见证! |
反洗钱...详情
春节支付数据的“狂飙”,既是数字经济的胜利,也是中国消费市场...详情
支付资讯...详情
支付资讯...详情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