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的人是不喜欢人脸支付的。” ——微信支付负责人张颖 不同于往年的“一年一度”,时隔两个半月,微信公开课PRO版再次开讲。 3月28日晚上,2023微信公开课PRO·“微信之约”上,视频号、微信支付、小程序、企业微信、搜一搜等生态产品悉数“在场”,“微信刷掌支付”也正式被推向大众视野。 会上,微信支付讲师张颖(腾讯公司副总裁、微信支付负责人)在介绍了微信跨境支付、企业微信收付款、微信支付分、支付体验、反欺诈、公益等等后,用相对较小的篇幅介绍了“微信刷掌支付”。 这似乎也是微信官方首次在微信公开课上将“微信刷掌支付”介绍给大众。 微信刷掌支付“姗姗来迟” “微信支付很早就在线下做了刷脸支付,我自己其实特别不喜欢用”,微信支付负责人张颖在镜头前如此评价刷脸支付。 而这,或许也是“微信刷掌支付”得以推出的动因之一。 在讲到“微信刷掌支付”这一产品为何能够被推出时,张颖作为“社恐人士”认为,“社恐的人是不喜欢人脸支付的”,需要一种更“舒服”的产品。 所以,微信刷掌支付来了。 公开资料显示,“微信刷掌支付”是由腾讯优图和微信支付合作推出的新支付方式,用户开通微信刷掌支付功能后,只需要在掌纹识别区进行扫描,即可完成商品的支付。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用户需要在刷脸设备上注册手掌并刷脸关联到个人微信账号上,线下消费时,将手掌对着微信支付设备的扫描区,设备确认完成后完成支付。 张颖认为,刷掌支付需要解决至少三个问题: 1.复杂光线环境(可控补光技术;快速自动曝光算法;提升光线均匀度) 2.人群生理差异(提升静脉清晰度;消除皮质反光;降低表面脏污影响) 3.各种刷掌习惯(扩大视场角;抗运动模糊;优化多角度识别) 相较于“刷脸支付”,刷掌支付也有自身的优势。 刷掌支付主要识别的有两部分,分别是“掌纹”和“掌静脉”。张颖认为,得益于刷掌支付的双因子认证,刷掌支付可以解决刷脸支付无法解决的“双胞胎问题”。 张颖称,微信支付办公楼层的门禁系统目前已经采用了刷掌的方式。 其实早在2021年8月份,有媒体报道微信就在内测“刷掌支付”,随后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对此,腾讯方面彼时向媒体回应称,刷掌支付仅为微信内部技术预研,未开启测试,也无应用计划。 2022年10月14日,微信上线刷掌支付小程序,需在刷掌设备中开通。据悉,腾讯已在部分地区推广非接触式刷掌支付,在授权场景中,可以通过手掌识别快速完成付款或者身份验证。 截至目前,腾讯已经申请了多项“刷掌支付”相关的专利及商标。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之家网发现,在微信公开课官方发布的“微信之约全场干货”中,对“刷掌支付”只字未提。 刷掌支付硝烟起 刷掌支付这条赛道,微信支付并不孤独。 据了解,支付宝正在研发“掌纹支付”功能,该项目从去年开始加速了研发进程,或将成为未来支付宝的一种全新支付方式。 报道称,目前除了内部研发掌纹支付功能外,支付宝还预研了多个掌纹支付原型设备,用于线下支付场景,用户只需将手掌置于设备的掌纹识别区,即可完成支付。 3月28日,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掌纹识别装置”外观专利获授权。摘要显示,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采集人体的掌纹、掌脉特征信息,以实现线下支付、门禁识别、安检过闸等功能,设计要点在于形状。 此前,支付宝公司多项“掌纹识别装置”外观专利已获授权。 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在推广自家刷掌支付产品。 早在2019年,有媒体爆出亚马逊的工程师悄悄测试可以识别个人手的扫描仪,以人手作为用户ID进行支付,只需0.3秒就能完成,该消息一出随即引发网友热议。“刷手支付”这一概念也被带了出来。 去年8月份,有消息称亚马逊公司的掌纹识别系统Amazon One将向65个新的商店推广,这项服务可以让店内顾客通过“刷掌”进行支付。这将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推广。 Amazon One是亚马逊公司推出的掌纹识别系统,旨在基于手掌扫描,为用户提供一系列非接触式的支付、输入或识别身份服务。顾客可以在亚马逊指定的销售网点或服务终端进行Amazon One服务的注册,需提供支付方式(储蓄卡、信用卡等)、手机号码和手掌的照片等信息。 通过扫描用户手掌的特征信息(包括表面细节,如掌纹;以及皮下特征,如静脉),Amazon One的专用设备会创建可识别的“手掌签名(palm signature)”。完成注册后,这些特殊的用户“签名”会被保存在云端。服务器对这些数据的保存是长期的,除非用户主动删除,或在两年内不使用刷掌支付的服务。顾客在相应门店中结账时,只需要将手掌悬停在识别设备上扫描,就可以完成支付。 日前,亚马逊副总裁Dilip Kumar向媒体透露,亚马逊掌纹识别和支付技术(Amazon One)已经在公司内外的200多家零售点得到应用。亚马逊计划继续推广这种无接触式技术的部署。 在亚马逊之前,美国的掌纹识别技术公司Redrock Biometrics就曾推出了产品“PalmID”,其是首个基于掌纹和掌静脉对手掌进行非接触性识别的平台。 “刷脸支付”处境微妙中透着尴尬 谈到“刷掌支付”不得不提刷脸支付。 2014年开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先后开启了刷脸支付的研发工作并进行了商用探索。 2018年,支付宝推出了轻量级刷脸支付终端 “蜻蜓”,对刷脸支付进行大规模商用推广。 2019年3月19日,微信支付在服务商大会上展示轻量级刷脸支付终端“青蛙”,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推出了双面屏“青蛙Pro”。 在刷脸支付的推广上,支付宝以近乎“激进”的姿态牢牢站稳头把交椅。微信支付虽然紧随其后,但是擅长to C的微信面对擅长to B的支付宝而言,微信刷脸付始终没有像此前扫码支付的势如破竹。 至少在2020年以前,刷脸支付可谓支付行业的“当红炸子鸡”,业内一度将2019年称之为刷脸支付元年。 刷脸支付,和指纹、虹膜、声音等都属于生物识别的鉴别项目,刷脸支付,无需携带任何设备,基于机器视觉、3D传感、大数据风险控制等技术,只需刷脸便能完成支付。 刷脸支付的到来,用户便是一张行走的活体银行卡,可以应用于任何收银台进行交易活动,秒识别、秒验证让支付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这张脸就是涵盖了一切信息的活体数据库。 相较于条码支付,刷脸支付的最大特征是: 一是彻底将支付工具数字化,被认为是无卡支付的终极阶段,使得用户完全不必携带任何物理设备就能完成支付交易的发起、授权与验证。 二是将原有的支付交易流程压缩,特别是将支付的发起、授权(与验证)这一传统支付方式所要求的贯序流程压缩为一次动作,比如客户主动将面部呈现在摄像头前面即被视为客户主动出示支付工具并向支付服务商进行支付授权的意思表示。 相比需要借助手机这个介质,刷脸支付就更加便捷,支付全过程不需要用到手机,是一种更为自主的收款结算方式,配合自助收银,极大提升了收银效率。 刷脸支付不仅可以节约顾客的结账时间,还能提高商户经营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对于人脸来讲,让商业场景的经营设备,与人有了更智能更无缝的交互,刷脸支付开启了商家新型的支付方式。通过屏幕去触达商家给用户的这些基于营销的会员卡、券等等,包括商业广告能够很好的去展示给消费者,这个时候消费者因为不用掏出手机,焦点完全在刷脸支付上面。 刷脸支付的前景可谓一片大好,直到遇到了口罩。 目前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五种,具体包括指纹、人脸、声波、虹膜、静脉等。不过,刷脸支付因为三年疫情的影响并未被大众广泛接收,仅在校园等场景中活跃。 与数字密码不同,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等特点,一旦泄露则处于不可逆转的状态,可谓终身泄露。 在某种意义上,生物特征是最后的防线,这也让刷脸支付的安全问题不时闯入公众视野。 刷掌支付虽与刷脸支付同属于生物识别支付的范畴,不过掌纹识别相对于面部识别有更强的抗泄露风险能力。 在应用场景方面,刷掌支付也几乎可以代替刷脸支付。 科技是不断发展的,支付形式也在不断演变进化。 如果从条码支付时代过渡到“生物识别”支付时代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刷掌”显然会比“刷脸”更容易让人接受。 有用户表示,相比于刷脸,更加青睐于用刷掌进行支付。 或许,是时候和“刷脸支付”说再见了…… |
AD...详情
支付新闻...详情
鼓励零售企业保留银行POS机等支付方式,不得拒绝人民币现金交易...详情
“支付一座城”将“支付+”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详情
请发表评论